“互聯網+”時代下的制造業轉型升級
發布時間:
2015-07-27 12:00
來源:
7月25日,長沙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長沙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辦了長沙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大講堂暨“互聯網+長沙制造”落地行動計劃啟動儀式,該活動旨在引導以制造業為主的長沙傳統企業正確掌握“互聯網+”方法論,引導和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
普適計算之父馬克?韋澤說:最高深的技術是那些令人無法察覺的技術,這些技術不停地把它們自己紡織進日常生活,直到你無從發現為止。互聯網正是這樣的技術,它正在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工作中來。而所謂“互聯網+”就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過程,其本質是傳統產業的在線化、數據化,其過程也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政府、媒體、資本各界掀起一股空前的“互聯網+”熱潮,5月份“中國制造業2025”的推出更是將中國制造業推到轉型升級的風口。
當前階段傳統制造型企業發展遇到較大瓶頸,集中表現在銷售渠道的拓展以及電商平臺的擠壓,尤其是與線下經銷商渠道強關聯的制造型企業,缺錢、缺人、缺市場是制造企業共同面臨的困難。為應對制造業的發展困局,多地政府支持或優惠性引導開展制造型企業“互聯網+”轉型計劃。會上,長沙市經信委信息化局局長肖逸指出推進“互聯網+”,是為經濟創新的新引擎再填新動力,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大契機,對助推經濟轉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意義重大。
德魯克30多年前將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進行了精準的總結:“創新和營銷”。“互聯網+”的出現將會使企業有更多的機會利用創新手段來踐行這些基本理論,不斷將新的思維融入營銷體系中,通過互聯網思維構建嶄新的營銷體系。
中國經濟發展已無可爭議地跨入了“互聯網+”新時代,要在新常態經濟發展潮之中脫穎而出,扛起市場的大旗,必須引入“新引擎”,對制造產業經營模式著力轉型升級進行專業化的分工協作,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化工制造產業亦是如此,誰抓住機遇走在了前面,誰就能贏得發展的先機,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將傳統的低質、低效、高能耗、重污染的生產模式轉化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充分發揮的先進生產制造模式,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